来源:m6米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2-19 15:58:20
今天下午举行的第七届虹桥论坛“数字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分论坛上,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副院长陈钊抛出的这一畅想,引发与会者的深思。
在精密运转的大模型下,即便高明的财务专家也难以凭经验篡改个别数据。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大幅度降低人为干预因素,也让现实市场更趋近于经济学理论中描摹的有效市场。交易更公平,投资者更添信心。
在区块链、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下,数字金融正迈向发展新阶段。这是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的一致共识。他们都以为,从业务电子化、渠道线上化到嵌入更多垂直细致划分领域,真正与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数字金融正不断改变着全球长期资金市场的运行逻辑,成为贸易投资的新热点。
作为全球数字金融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面临着艰巨的新考验——加快数字场景共建、加速促进业务规则的国际对接。由此,以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全球数字贸易之路越走越宽。
一张小小的海运提单,背后涉及复杂环节、多元主体。信息量大、交易方多,如何在漫长的流转环节确保信息真实、唯一、不可篡改,成为不少海运企业的现实痛点。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数字化转型本部副总经理王维在会场回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诞生了第一张电子提单。过去数十年来,大量海运企业仍严重依赖纸质提单。对于传统海运来说,数字转型之路漫漫。
改变源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诞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邀请数家全球知名航运企业联合组建非盈利技术联盟——GSBN(全球航运业务网络)。由此,全球航运的各参与方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电子化提单及无纸化放货。一组数据生动量化此举对供应链的深远影响——以往以天计的进口换单放货流程就此缩短至约4小时。
自试点以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累计签发电子提单30万余单,其中今年以来超18万单。“技术瓶颈的突破,让电子提单使用率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数字金融在航运领域的应用迎来爆发式增长。”王维这样看待。目前,该企业的电子提单已成功服务全球2万多家客户。
从电子提单到商通全球,陈钊认为,这充分彰显出数字金融的一大特征——更智慧。更多创新主体聚焦垂直细致划分领域的需求“定制”更实用高效的产品,让原来没办法想象的事情变得敢想敢做。
数字金融的到来,不仅改变着面大量广的大宗贸易和运输,也切实改变着每个存在于经济社会的小微主体。
今年进博会上,不少来自金融领域的参展商迫不及待地展陈最新智慧应用。而在会场内,能提供“千人千面”服务的智能投顾成为话题中心。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客户既往交易行为以及社会化媒体信息,智能投顾能从浩瀚的“数据海”中拼凑出精准的企业或个人用户画像,构建起因人而异的智能模型,并为其推送更适配的金融产品。
在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看来,这类精准化、定制化的产品与中小企业本身特点十分吻合。以往,中小微企业需求多样、高频,传统商业银行很难精准、迅速地回应其金融服务需求。如今,有了智能投顾等智慧金融应用,有助于破解传统金融服务中两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愿景蓝图虽好,但陈钊认为,目前数字金融距离目标实现还差一口气——模型构建。大数据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多元异构、动态产生。其缺点是碎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找到合理有效、精准适配的数据模型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目前,部分率先试水的金融机构虽在应用层面有所创新,但在模型选择时仍大多基于传统知识架构,缺乏跃变式创新。在他看来,数字金融想逐步发展,其背后起到支撑作用的是复杂交叉学科的进步。一方面,数学、统计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需创新互动;另一方面,科学理论要充分与经济金融等垂直领域的现实需求有机耦合,在大量实践中碰撞出好用管用的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