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官网入口

服务中心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新洲区:“中国星谷”初现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来源:m6米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5-25 04:33:28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成的火箭、卫星、磁电、行云四大产业园,让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星谷一条街”。

  新洲双柳,如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星谷”,正成为湖北打造商业航天产业的重要平台。新春伊始,这里生产的快舟火箭实现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的首个开门红;在4月24日“2024年中国航天日”活动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总体部与武汉市新洲区政府签约武汉“楚天”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项目。“中国星谷”正在加速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位于新洲区双柳街道的星谷大道,道路一侧坐落着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这座兼容1000公斤以下各型卫星生产的“造星工厂”,已顺利完成多项卫星批量生产任务,具备年产200余颗1吨以下小卫星的量产配置能力。

  马路对面的快舟火箭产业园,每年最高可产50枚火箭。产业园生产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是我国现役发射次数最多的固体运载火箭,去年底至今年初,同批进场的4枚“快舟一号甲”火箭在18天内实现“四发四成”。

  与这两家产业园互为邻居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行云卫星科技园,则面向武汉乃至全国提供卫星数据和卫星应用服务产品。

  以这些园区为核心,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相关企业科学布局在周边,68.8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了东部产业核心区、中部商务中心区、西部产业配套区、北部生态创新区四大板块。目前已形成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产业主链,未来这里将是一座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宜业、宜居、宜游的航天产业新城。

  看似神秘而又遥不可及的“航天事业”,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近在咫尺。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出发,到江岸区、江汉区、武昌区、洪山区均只需要20—30分钟车程。

  卫星产业园内,全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如同汽车组装线。按最高产能计算,每一天半就会有一颗小卫星下线。

  快舟火箭产业园,粗壮雄伟的火箭箭身横卧在园区内部,这里的火箭虽然身形巨大,却能轻松实现快速组装和灵活机动运输,一辆发射车拉到一块篮球场大的空地即可发射升空。

  4月24日,由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航天行云科技公司牵头建设的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服务,平台将向武汉乃至全国提供卫星数据和卫星应用产品。可应用于城市治理、自然资源、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方面,目前

  已经提供30多型应用终端、10多款应用软件、10多套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形成“卫星应用商城”,供用户自由选择,大幅度的降低了卫星的应用门槛。

  2023年,中国一共将270颗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有137颗是商业卫星。这270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中13次是由商业火箭完成的。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商业航天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预计五年内,中国在轨运行的商业卫星将超过1200颗。位于新洲区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坐拥武汉的区位优势与科教优势,让武汉形成了“铁水公空天”的全立体全方位重要枢纽。在商业航天领域,武汉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不仅是相关企业,甚至地方政府也需要卫星构建智慧城市,河南鹤壁市已有3颗卫星服务于森林防火、煤矿安全、防治污染等领域,自己的卫星比购买卫星服务更加有性价比,将来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无限。

  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龙口片区,总面积约10.75平方公里区域的核心区域,目前正加速建设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新洲区正依托金控集团多式联运物流优势,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这里将通过枢纽建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千亿粮食、冷链产业集群,建成粮食物流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中心,让龙口粮食、冷链物流服务圈加速辐射长江经济带。龙口正成为新洲区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

  40万吨粮食物流园和50万吨国际冷链物流园是什么概念?从沙盘上看,这是占地2000亩的储运基地,如果以每人每天消耗1斤粮食1斤肉类计算,这里的粮食和肉类储备可供武汉消耗50天。

  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由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总投资超60亿元。园区坐拥1000米长江深水岸线万吨江海直达船舶,铁路通达欧亚,散粮皮带运输廊道将码头和铁路无缝衔接。建设有40万吨粮食物流园、50万吨金控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粮食码头、连接江北铁路及京广和京九两条国铁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物流及配套服务区共五大板块。

  园区规划建设的皮带运输廊道犹如伏地卧龙,“龙头”伸入粮食码头,蜿蜒1.2公里后连接至铁路专用线。当这条巨龙铆足全力,每小时能将800吨粮食从港口轮船“吸入”列车货厢,5.4公里长的铁轨专线又能将货运列车送到江北铁路。

  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金融主业优势,设置国家多式联运“北粮南运”“外粮内调”和“鄂粮外调”三条示范线路运营,以运贸一体化形式,运用“套期保值”“票据融资”“数智化平台”等金融服务手段,深度服务粮食、冷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目前公司已为入驻的川为冻品等公司进行金融赋能。

  站在基地的核心区域放眼四望,能看到林立的仓储设施。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一座崛起的新城。

  在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下,金控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粮食物流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已启动运营3号冷库。根据规划,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1.2万个就业岗位,将有12万流动人口在此生活。

  目前冷链物流服务圈辐射河南、湖南、湖北华中三省,惠及冷链及粮油生产加工、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加工、休闲食品生产加工、预制菜、中央厨房等行业。

  未来,龙口港区将充分的发挥区位优势,以“把武汉建成中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贸易集散中心”为目标,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云”创高新商务区,布局金融服务平台,为粮食物流产业创造新质生产力。

  龙口港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的建设,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建设在新洲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现有基地建设带动有名的公司前来投资,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带动了武汉及长江经济带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龙口港作为水路运输与陆路运输转换的关键节点,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储运效率,降低储运成本,这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优化上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粮食存储交易将会成为武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新洲区交通地图很直观地看到,1000余平方公里的区域,被举水河、倒水河分为纵向三个板块。新洲区的南端,与光谷开发区、鄂州、黄石隔江对望,东侧则紧邻黄冈,西临长江新区。整个地图上最为显眼的,莫过于江北快速东延线、武英高速、大广高速、国道106和国道318等几条横纵连贯的路网干线。它们代表着新洲区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除了打通区内各街道集镇交通通行,还畅联武汉新城核心区,同时辐射鄂州、黄石、黄冈地区,优化了武汉空间结构,为带动武鄂黄黄同城化发展构建起长江北的快速通道。

  近期有网友在网上询问江北快速路东延线何时能通车?新洲区交通运输局回复:力争7月1日前实现通车。

  这条全长17公里、总投资28.3亿元的道路,是新洲区连接武汉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江北快速路东延线建成,从黄冈团风至长江新区的车程只需20多分钟。

  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是新洲境内在建的对外交通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将增强过江通道供给能力,有效推动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为沿线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中的光谷长江大桥是联通武鄂黄黄的另一条重要通道,全长约15公里,届时,新洲“星谷”航天产业将与光谷的高新产业形成“星光联动”,新洲将与武汉中心城区更便捷地形成快速联通。

  新洲区李集街道黄河村居民张建忠在2023年前从事的是建筑行业,而如今他是村里人人熟悉的“农村合伙人”。“我们黄河村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出门到处都是坑凼子。随着‘五路八桥’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使我有信心回乡创业”。

  张建忠所说的“五路八桥”,是针对新洲区举水河、倒水河将区域纵向分隔作出的规划,其不仅打通了新洲区东西向的交通瓶颈,也打通了新洲区交通的内循环。

  据了解,“五路八桥”全部按照农村四好路的标准加以建设。截至目前,“五路”已全部通车,“八桥”正在建设。“五路八桥”的建设带动了沿线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

  “五路八桥”中的仓李线和新八线建成后,李集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李集香葱”能更便捷地运输。“过去都是村民用自行车、三轮车把农产品运出去,现在大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该村党支部书记陈立臣说。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冷向明:

  要想富,先修路。新洲区在交通建设方面展现出了前瞻性和实干精神,通过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同时,这也为别的地方的交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展示了交通建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武汉市新洲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武汉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得这个命名,代表新洲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探索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个啥?举例说明:2023年,新洲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为305天,在武汉城区中最多;这里的河流湖泊水库综合水质在武汉所有新城区中保持最好,这里的土壤环境最为安全稳定。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2016年,新洲区委、区政府印发《打造美丽新洲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区千人动员大会,真正开始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区级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一直沿袭至今。

  新洲区早早给自己戴上了一顶“生态紧箍咒”——《新洲区生态环境质量重要指标考核办法》,在全国区县中率先试行“生态环境重要指标考核”。

  2015年7月,新洲区首次就拟提拔的4名处级干部,向环保部门函询他们是否“绿色达标”。近几年,该区又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考核体系,创新推行ECO生产总值(GEP)考核,完成了全国首个以街镇为单位的GEP核算工作。

  生态有价,美好环境亦有价,GEP就是衡量自然ECO为人类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经济价值总和。2020年,新洲区组织对道观河风景旅游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进行估价,其单位面积GEP约为4000万元/平方公里,以道观河风景区辖区面积16.88平方公里来计算,总价为6.776亿元。2021年,对新洲区涨渡湖湿地开展GEP核算研究。涨渡湖自然保护区的GEP为23亿元,单位面积GEP约为3000万元/平方公里。

  高品质生态环境源于高要求生态保护。以道观河为例,这是一个穿越武汉市新洲区、黄冈市团风县的水库,2019年,新洲区与团风县携手合作,探索建立道观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此举在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首开先河。

  江豚是长江标志性物种,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情况的标志。位于新洲的长江双柳段,被环保志愿者称为“江豚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声学监测设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这里已有十余头江豚定居,长江新洲区双柳水域以其良好的生态保护,成为稳定的江豚群体栖息地。

  新洲区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成功创建格林美产业园省级近零碳示范园区,将军山森林公园成功列为武汉市首批碳中和林基地,并积极地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听起来很美,但是要真正地付诸实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新洲区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方面积极倡导生态大保护,一方面大刀阔斧进行生态改造,同时探索多种机制体制改革,才取得我们正真看到的成效。希望新洲区能够继续坚持绿色和谐发展理念,为我们的大武汉,为长江中下游广泛地区打造一个绿色高水平发展的样本。

  去年5月8日,新洲区旧街街道石咀村1号,一条土坡上的一排平房被拆除,短短半年后,一座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集会展、商务交流、特色民宿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红色文旅融合展示基地落成。原来的平房是石咀村老村部,经过村集体、公司和农户联合投资,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将地区特色农业引入红色文旅的开放平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20世纪90年代,祠堂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明带领村民开始种植茶树,成为旧街街道第一批开发茶产业的人。如今,他的四个儿女依然以茶为业,开设茶厂,广开销路,每年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本村及邻近村民千余人就业。

  “旧街白茶”现在已经成为新洲特色农业一张靓丽的名片。2004年以来,旧街街道党工委注重品牌的开发与打造,如今,旧街茶叶已拥有“旧街白茶”“刀楼寨白茶”“城楼寨茶”等3项地理标志产品,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城楼寨茶场等2项有机产品标志,城楼寨、大家山、大雾山、少潭河等4项绿色产品标志,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少潭河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城楼寨茶场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大雾山茶在被誉为“中国茶界奥斯卡”的“中茶杯”大赛上连续4届被评为特等奖。

  全街60个村和社区中,有27个村种植有茶园,全街6万多常住居民中的3万多人从事与茶叶相关行业,人均创造效益近万元。

  近年来,街道引导企业与农户共同开发旧街问津茶苑示范区,核心产区种植茶叶1万亩,有5家重点茶叶企业进驻,每年能就近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帮助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

  候,我引进了‘黄金茶’树苗,单株售价1.8元,当时很多村民觉得贵,怕亏本,我就先行先试。现在证明,‘黄金茶’确实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说。

  2010年,胡全波回到家乡旧街,先后流转2850亩荒山,整地1200亩,栽植无性系良种茶340万株。“通过技术推广,村民掌握了茶叶种植的关键技术,现在都抢着种植茶叶。”胡全波说。

  一批能人在旧街乡村引导众多农户投身乡村产业,他们提供资金,提供技术,甚至自己投资建设场地,让农户有更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波创办的武汉市大家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旧街街道姚河村,茶厂茶园山水林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除了公司内设茶叶基地部、生产部、营销部、质检部、安全消防部、办公室等场地,还专门开辟了一处900平方米的室内场地,作为“鲜茶市场”,无偿提供给村民进行茶叶青叶交易、加工和回收。

  “虽然免费提供了茶厂的一部分场地,但把村民的热情提起来了,让他们有更好的效益,对带动产业长期稳定发展意义更大。”波说。

  在各级单位支持下,该企业打造了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链联合党委分阵地,阵地内设展示大厅和电商直播间,波任“红领合伙人”,每年带动800余人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帮助农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冷向明:

  新洲区的实践充分彰显了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能人的示范引领和农户的热情参加,旧街街道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这一过程中,不仅特色产业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能人带头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创意策划:邓辉程书雄 采写:蔡爽王林军袁晓西 摄影供图:沈雷平 叶东辉 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