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6米乐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09 14:53:45
在当前非洲猪瘟有效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疫病防控形势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引起了空前关注,成了目前能够保全猪场的唯一法宝。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实际上对于疫病防控一直都很重要,但大多数传统生猪养殖场(户)的重视程度却一直未提高到应有高度,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较多误区。本文就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的认识误区与实施中的常见问题作一讨论,以探索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如何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生产效益。
在当前非洲猪瘟有效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的疫病防控形势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引起了空前关注,成了目前能够保全猪场的唯一法宝。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实际上对于疫病防控一直都很重要,但大多数传统生猪养殖场(户)的重视程度却一直未提高到应有高度,而且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较多误区。众所周知,生物安全体系是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预防疫病发生的一整套安全防护体系,其最大的优点是同时防控各种疫病,而不是像疫苗那样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疫病。它能够更好的降低养殖成本、增强养殖企业生存竞争力。从当前来看,养殖场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是避免病原传入、预防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从长远来看,畜禽养殖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提倡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推广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大幅度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养殖企业应深刻认识到,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不仅能防止外部的病原体进入场区;而且一旦病原体进入养殖场内,可以有效的预防病原在养殖场内部相互传播。所以,生物安全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企业负担,而是一项回报颇丰的投资。本文就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的认识误区与实施中的普遍的问题作一讨论,以探索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如何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发挥作用,提高生产效益。
很多养殖场(户)者,一提到生物安全,就想到消毒池、撒生石灰、喷雾器消毒等,这其实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实施养殖场生物安全之前,应该搞清楚一些关键的问题,比如生物安全的真正意义在哪里?猪场生物安全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如何将生物安全的关键点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只有搞清楚并解决好这些核心问题,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行之有效。
首先是认识生物安全的意义所在,即“我们为何需要做生物安全?”很多人都知道是为了防控疫病,问题是怎么回事在非洲猪瘟出现之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觉得,是因为大家对生物安全的真正意义认识不够,或者说以前疫病造成的损失对我国养猪从业者未造成足够的“痛点”。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外对于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评估。美国兽医协会的评估指出:当猪群单独存在一种病原时(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每出栏1头猪造成5.57美元的损失;而当两种病原同时存在于猪群时,其造成的损失达到10美元左右。按此推算,对于一个年出栏2万头育肥猪的规模猪场来说,将会造成20万美元(约140万块钱)以上的损失。这只是就两种一般病原而言,还未涉及到非洲猪瘟会造成的损失;而一般养殖场(户)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基于所防疫病有疫苗免疫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建设)的,如面对非洲猪瘟的威胁则是极不严密和极其脆弱的,这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小场问题多,大场也难逃”的原因。因此,面临非洲猪瘟的威胁,猪场生物安全的意义和价值就非常显而易见了。
“猪场生物安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多养殖者第一反应可能认为是人员、车辆的消毒以及猪场周围的养殖环境。的确,以上这些都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但是在这些具体实施之前,我们最重要的是把猪场生物安全的理念植根于每个员工的脑海中,进而形成信念,乃至信仰。没有信念的道路很难走远,没有信念的措施很难执行彻底,将生物安全信念根植于心是最难的。猪可以固定于栋舍,而人的移动却是不可避免的。具体的措施可根据生物安全手册(或指南)去做,但制度执行到什么程度,能持续做多久,能起多大效果,却很难保证。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墙上,更不能只存在电脑里,只有加大生物安全培训和监督力度,设计好专业明晰的流程图,把制度体系变成图片、标识,张贴到每一个关键区域,时刻提醒员工,把猪场生物安全的信念真正深入人心;同时要建立符合人性特点的利益联合机制,加大员工福利投入,促使员工自觉地、持续地、不折不扣地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不走样,并在生产实践中及时纠正偏差,不断地完善生物安全体系,降低病原体传入、传播的风险。
如果深刻认识到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那么在实施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大方向上已迈出了坚实一步。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呢?
要掌握生物安全的关键点,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疫病传播的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动物。猪场应围绕这3个要素去开展生物安全:控制、消灭或阻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提高动物抵抗力,降低或消除易(敏)感性。迄今为止,用于大规模生猪生产的非洲猪瘟防疫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所有生猪仍是易感动物。因此,在当前情形下,最切合实际的是紧紧围绕前两个环节,在杀灭病毒和切断传播途径上下功夫,才能筑起坚如磐石的防护堡垒,全方位地保护场区自身安全。
首先,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要远离源头(传染源),所以在猪场生物安全中关键点首先是猪场场址和引种猪()。猪场周围的养猪密度、与活猪交易市场、屠宰场之间的距离以及与运输主干道的距离决定了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的大小。另外,引入种猪()是本场猪群与外界最直接的接触机会,养猪生产者必须严格地把好这道关卡(必须有权威的非洲猪瘟检测阴性报告)。
其次,与猪间接相关的车辆运输也是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之一。尤其是运猪的车辆,因为这些运猪车辆非间接接触过猪,必然会带有粪便、尿液以及分泌物等,所以一旦运猪车辆存在没有清理洗涤干净的区域,那么病原体就极有一定的概率会传播至猪场。因此,合理的安排运猪车辆、中转车辆以及运猪车辆的清洗消毒(建设车辆洗消中心)显得很重要。
再次,猪场的布局与设计也必然的联系到实行生物安全的难易程度,良好的猪场设计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生物安全措施,比如净污道、分区设计。栋舍之间是不是有实体围墙隔断,这些生物安全措施看似占用了场区使用面积,花费一定的资金,实际上非常有利于精准防控。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猪场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因为猪场周围环境的防控形势会一直在变化,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也会出现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所以要猪场定期对生物安全的风险做评估与审查,及时有效地发现生物安全的漏洞与不足,不断地改进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猪场生物安全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的问题,笔者将这样一些问题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
所谓生物安全浮于表面,大多数表现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表面上是做了,但可能仅仅停留在“做”的层面上。比如出入口的消毒池,很多猪场的消毒池并未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毒剂使用浓度、更换频率以及消毒池长度和深度等是不是合理)。再比如,猪场是否设置消毒熏蒸间?消毒时间是否合乎规范要求?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场主自身及每个员工没能在意识形态中形成生物安全信念,并未理解生物安全措施的出发点是什么,不知道要执行到什么程度。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生物安全没有“万无一失”,倘若心存侥幸,则会“一失万无”。
很多养殖场(户)经常会把猪场生物安全真正的重点忽略,而去关注那些并不重要的东西,导致舍本逐末。而猪场生物安全是为降低病原传入猪场、在猪场内部传播以及猪场之间传播的风险。真正的重点在于与猪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项,是我们生物安全关注的重中之重。比如,我们养猪生产者很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即是外来卖猪车辆和人员,很多猪场并未清洗到位,甚至没有清洗,也未采用其它措施(中转站)让其远离猪场;另一方面,我们养猪生产者更多的精力去加强人员的进出管理,但对于手机、钱包等私人物品却未严格消毒。生物安全制度项目繁琐,没有配套专业的流程图。
最后一个容易忽略的是因为病原微生物是肉眼所观察不到的,但看不到并不代表可以忽视,或者可以不重视。病原微生物和可见的人和物质不一样,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讲,咱们不可以确定是不是侵入猪场、何时侵入、侵入哪些范围等等。国外专业技术人员追溯车辆货物运送过程中病原进行传播的情况,结果在车辆停靠处、驾驶室、更衣室以及物品存放处等所有污染的环节均检测出病原(核酸)。所以,养猪生产者必须尽一切办法把病原入场的通道(即传播途径)堵死。
猪舍内主干道交叉口要设立脚踏消毒池,每天专人负责更换消毒水,保证消毒水有效浓度与消毒效果。猪舍门口设立脚踏池和洗手盆,进猪舍前,必须换鞋和清洗双手(尤其是产房员工)。猪舍使用的卫生工具如猪粪刮、扫把等工具设立集中消毒点,待使用过后必须浸泡消毒。(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户采用机械刮粪)猪舍内外打扫清洗后,喷洒石灰乳白化处理。生产区每天用完车辆后,仓库人员要对车辆进行彻底消毒,填写消毒记录并签名。对出猪台周围消毒,对出猪台内所有栏舍、走道和地磅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确保“车流、人流、物流、猪流”消毒到位。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猪场生物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能够说是防不胜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笔者建议养猪从业者们要充分地理解猪场生物安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形成信念并根植于心;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强化饲养管理于疫病防控,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建立管理思维,用管理手段来落实防控技术措施,提高猪场养殖水平,将病原排除在猪场之外,才能在目前的防控形势下中生存下来,并逐步实现净化猪场疾病、无抗养殖等,来提升养殖效益。